“兩新一重”成為熱點,如何助力新基建發展
“兩新一重”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。報告指出,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“兩新一重”建設。
兩新: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,拓展5G應用,建設充電樁,推廣新能源汽車,激發新消費需求、助力產業升級。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,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,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。一重:加強交通、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。
在“兩新一重”的明確發展目標中,新一代網絡技術、算力技術、智能化技術毫無疑問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,擔負著激發新消費需求、助力產業升級的重任。那么新技術要如何一步步發揮價值,最終成為新基建的助推器,帶動“兩新一重”整體發展呢?
那就是:“新聯接、新計算,創造中國式新速度”
新聯接將打通云、AI、邊緣計算、物聯網、高清視頻等新 ICT 技術,并使行業數據采集、傳送、存儲、計算、分析及反饋實現閉環,讓行業“沉睡”的數據活躍起來,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新基建部分特別提出了要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,拓展5G應用。5G作為超寬帶、低時延、大連接的移動通信系統,搭載萬物數據上云,賦能應用創新發展,5G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,將帶動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等基礎設施的建設,推進智慧社會的發展,增強數字產業化,支撐產業數字化,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引擎。
以5G為代表的新聯接只是數字經濟騰飛第一步,但是無論新基建還是互聯網+,離開數據都是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,數據在端邊云產生,分布式計算方式為實時計算提供了基礎,并為快速調整提供決策依據——數據在哪里,計算就在哪里,各行各業都能用得起、用的上的新計算才是駕馭數據的關鍵所在。
如果說,新聯接是5G和F5G的融合,那在“新基建”的產業周期中,更重要的技術紅利來自不同領域完成的多技術融合。以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技術為核心,聯接新型算力基礎設施的技術產業體系,可以被稱為新計算體系。
當然,伴隨著5G的到來、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,新計算體系也被賦予了更多任務和要求:比如泛在化計算、異構計算、云邊端協同的全場景計算、AI帶來的智能計算需求。隨著產業數字化、行業智能化的過程不斷加深,對多樣性計算的需求也將不斷加重。以“新計算”為重心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和產業機遇,今天都在更熱烈地向中國經濟打開。
新聯接的特質是“快”,5G 毫秒級的響應速度;新計算的特質也是“快”,更先進工藝和架構的芯片,更強大的算力、更高效的AI 訓練。當新聯接深入各行各業,在新計算的推動下,必將促進各行業由內而外的推動數字化轉型加速落地,從而創造“中國式新速度”。
從技術邏輯上看,新聯接帶來的網絡基礎設施迭代,是云、人工智能、邊緣計算、物聯網等技術體系更好采集數據、傳輸數據、完成計算、部署和訓練算法的前提條件;而新計算帶來的直接產業價值與發展空間,也是新聯接落地的價值所在。二者互為表里,構成了算力和數據基礎設施、新ICT技術、新網絡條件,以及千行百業之間的立體交互形態。
數據應用普遍、智能化水平高、安全可信可靠,是“新聯接、新計算、新速度”帶給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顯著周期特征。在新的周期里,“新基建”成果將源源不斷轉化、各行業生產邏輯將大幅度改寫。而以此產生的經濟發展動力,將持續改變中國在全球中的經濟地位與科技地緣。